油漆问题描述,油漆问题

涂料之家 Binance官网 2022-11-14 39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油漆问题,以及油漆问题描述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喷漆常见问题有哪些?

一、皱缩

在喷漆过程中或漆膜干燥油漆问题的过程中油漆问题,面漆表面出现皱纹或收缩变形,这种缺陷在醇酸漆修补作业中最为常见。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要在油漆充分干燥后,清除皱缩漆面,重新进行喷漆。

二、隆起

在喷漆过程中或漆膜干燥的过程中,由于漆面膨胀而在部分区域形成的隆起,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成因:

①使用了错误的稀释剂。在瓷漆中使用挥发性油漆稀释剂会促进内部油漆层的隆起,最终导致面漆层的隆起。

②使用了互不相容的原料。新喷涂的漆层与原有漆层发生了化学反应,或原有漆层的缺陷没有被妥善处理,漆层之间脱离从而造成面漆层的隆起。

③底层没有进行彻底地清洁,例如底层表面的油脂或蜡质物没有彻底清除,由于夹层效应的影响,导致再喷涂的油漆无法附着。

④二次喷涂的间隔时间太短,没有给予底层油漆充分的干燥时间,导致湿漆面中的溶剂侵蚀中涂底漆或面漆使之变软。

要改变这种现象要记得先打磨有缺陷的区域至平滑但不能磨穿,重新进行喷漆。

三、流挂

涂层局部变厚,因重力原因出现垂流状态,只出现在将喷涂过的表面垂直放置时或垂直喷涂的表面。

要记得理智分析流挂的程度:流挂现象轻微时,待漆面干燥后先用细砂纸湿打磨有缺陷的区域,然后打蜡抛光。流挂现象严重时,打磨有缺陷的区域后重新进行喷漆。

四、水迹印

漆层表面出现白色或黄色的腐蚀状斑点,多出现在车顶、发动机舱盖或行李舱盖等与阳光垂直的表面上。

成因:

①油漆层在没有充分干燥的情况下接触了水滴,特别是高矿物含量的水。水滴与油漆中的溶剂混合后会渗入漆面,从而留下水迹。因此喷涂不久的漆面严禁与水接触,严禁雨天行驶。

②即使是干燥的漆面,如果经常接触水滴也会在油漆表面留下水迹。在阳光的照射下,水滴具有放大镜的透射聚焦功能,水滴干燥后就会在漆面留下白色或黄色的腐蚀轮廓。

③如果喷涂的漆面过厚,就会延长干燥的时间,漆面接触水滴后留下水迹的几率更大。

④喷涂不久的漆面过早地使用了含硅的抛光材料。

修正方法:

如果怀疑漆面有较厚的蜡质,应先使用溶剂彻底清洁漆面后再抛光。使用较细的抛光剂或较粗的抛光剂抛光,这取决于水迹印的深度。在水迹印特别严重的情况下,抛光几天后水迹印会重新出现,应重复进行多次清洁和抛光程序,可以彻底消除水迹印。如果重复抛光无效,应使用细砂纸湿打磨水迹印的区域后重新喷涂。

五、走丝

即银粉反光不均匀。

油漆的常见问题

1、问题现象:在漆膜表面出现的一种凹陷透底的针尖细孔现象。这种针尖状小孔就像针刺小孔,孔径在100微米左右。

2、问题原因:

(1)板材表面处理不好,多木毛、木刺,填充困难;(2)底层未完全干透,就施工第二遍。(3)配好的油漆没有静置一段时间,油漆粘度高,气泡没有消除。(4)一次性施工过厚。(5)固化剂、稀释剂配套错误;(6)固化剂加入量过多。(7)环境温度湿度高;(8)木材含水率高。

3、解决对策:

(1)板材白坯要打磨平整,然后用底得宝封闭;(2)多次施工时,重涂时间要间隔充分,待下层充分干燥后再施工第二遍;(3)配好的油漆要静置一段时间,让气泡完全消除后再施工;(4)油漆的粘度要适合,不要太稠; (5)一次性施工不要太厚,做到薄刷多遍,一般单层厚度不要超过20μm。(6)使用指定的固化剂和稀释剂,按指定的配比施工。(7)不要在温度和湿度高的时候施工。(8)施工前木材要干燥至一定含水率,一般为10-12%。 1、问题现象:漆膜干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突起圆形泡,也叫鼓泡。起泡产生于被涂表面与漆膜之间,或两层漆膜之间。

2、问题原因:(1)基材处理不合要求,如木材含水率较高,或未将松脂、木材本身含有的芳香油清除掉,当其自然挥发时导致起泡。(2)油性或水性腻子未完全干燥或底层涂料未干时就涂饰面层涂料。(3)木材的接合处及孔眼没有填实,有空隙口孔眼等。(4)油漆粘度过高。(5)油漆配比不恰当。(6)刷涂时来回拖动刷子,产生的气泡没有消除。(7)底材表面附有油污、灰尘、水泡等,这些不洁物周围沾有水份。(8)压缩机、空气管中有水份,或者有水份溅到施工表面上。(9)大部分与针孔原因一样。

3、解决对策:(1)木材应干燥至合适的含水率,除去木材中芳香油或松脂。(2)应在腻子、底层涂料充分干燥后,再刷面层涂料。(3)应将木材接合处的空隙和木材孔眼用腻子填实,并打磨平整后再刷涂油漆。(4)最好用干净的碎布清理基材表面的杂物,不要用手触摸,清理干净后的被涂表面,即可上涂料。(5)油漆的施工粘度要合适。(6)刷涂时不要来回拖动,先横理,后竖理,最后顺木纹方向理直。(7)定期排出压缩机中水份,加装油水分离器。(8)参考针孔的对策。(9)对气泡轻微的,可待漆膜干透后,用水砂纸打磨平整,再补面漆。对气泡严重的,先挑破气泡,用砂纸仔细打磨平整并清理干净,然后再一层一层地按涂装工艺修补。 1、问题现象:涂膜含有水份或其它液体,涂膜颜色比原来较淡白,涂膜呈现白雾状。

2、问题原因:(1)板材含水率过高,日久水份挥发积留于漆膜中导致发白;(2)环境湿度过高;(3)施工表面、容器、油漆中混有水分;(4)稀释剂挥发太快;(5)底层漆膜中含有的水分没有清除干净;(6)对于黑胡桃木等深色板材使用透明性较差的油漆,因为透明性问题发白;(7)油漆施工过厚;(8)固化剂配套错误,与油漆不相容而发白。

3、解决对策:(1)板材施工前要经过干燥处理,控制板材含水率在12%以下;(2)对于深色板材要选用透明性较好的油漆施工;(3)油漆施工不要一次性厚涂;(4)不要在湿度高时施工,如必须可加入适当慢干水;(5)施工表面要清洁干净,不要沾上水分;(6)涂料、容器中不要混入水分;(7)使用指定的稀释剂和固化剂;(8)底层涂膜的水要晾干,特别是用水磨时。 1、问题现象:咬底,是指上层涂料中的溶剂把底层漆膜软化、溶胀,导致底层漆膜的附着力变差,而引发的起皮、揭底现象。

2、问题原因:(1)底漆未完全干燥就涂面漆,面漆中的溶剂极易将底漆溶解软化,引起咬底。(2)刷涂面漆时操作不迅速,反复刷涂次数过多则产生咬底现象。(3)对于油脂性漆膜以及干性油改性的一些合成树脂漆膜未经高度氧化和聚合成膜之前,一旦与强溶剂相遇,底漆漆膜就会被侵蚀。如底漆用酚醛漆,面漆使用硝基漆,则硝基漆中的溶剂就会把油性酚醛漆咬起,并与原附着基层分开。(4)前一道涂层固化剂用量不够,交联不充分;(5)前后两遍涂层不配套。

3、解决对策:(1)应待底层涂料完全干透后,再刷涂面层涂料。(2)刷涂溶剂性的涂料时,要技术熟练、操作准确、迅速,防止反复刷涂。(3)底层涂料和面层涂料应配套使用。(4)对于严重的咬底现象,需将涂层全部铲除干净,待基层干燥后再选用同一品种的涂料进行刷涂。 1、问题现象:涂膜表面附着灰尘、飞絮、异物等。

2、问题原因:(1)有灰尘、砂粒等杂物混入涂料中。(2)调配漆料时,产生的气泡在漆液内未经散尽即施工,尤其在寒冷天气容易出现气泡散不开的现象,使漆膜干燥后表面变粗糙。 (3)施工环境不洁,有灰尘、砂粒飘落于涂料中,或油刷等刷涂工具粘有杂物。 (4)基层处理不合要求,打磨不光滑,灰尘、砂粒未清除干净。 (5)稀释剂使用不当,溶解力差,不能完全溶解涂料,引起颗粒。 (6)固化剂使用不当,与油漆不相容,引起颗粒。

3、解决对策:(1)调配好的涂料在刷涂前,必须经过滤布过滤,以除去杂物。(2)漆油调配好后,应静置10-20分钟,(3)基层不平处应用腻子填平,再用砂纸打磨光滑,擦去粉尘后再刷涂涂料。(4)使用配套的稀释剂和固化剂。 (5)涂膜表面已产生粗糙现象,可用砂纸打磨光滑,然后再刷一遍面漆。 1、问题现象:离油是涂膜表面上出现局部收缩,好象水洒在蜡纸上似的,斑斑点点露出底层的花脸状现象,又叫鱼眼、发笑、缩孔等。

2、问题原因:(1)被涂物有水分、油份或油性蜡等;(2)空气压缩机及管道带有水分油污;(3)工作环境被污染,喷涂设施及喷涂工具不洁。(4)油漆中不小心混入水、油等不洁物;(5)擅自加入消泡剂等化学物品;(6)环境里溶剂蒸汽含量高,通风不良。(7)底层油漆品质不良,或受到污染;

3、解决对策:(1)被涂物避免污染,且需要打磨彻底;(2)使用油水分离器,并定期排水,二小时一次;(3)作业场所、器具避免污染油污、蜡等,衣物、擦拭布被污染应清洗清洁后,才可接触作业物,施工中注意不让杂物掉入漆桶。保持设施、调漆罐、工具洁净; (4)旧涂膜在涂漆前用溶剂擦拭干净并打磨彻底后再予以施工。 (5)不要擅自加入其它化学物品;(6)如在刷涂时发现有发笑现象,应立即停刷,并用溶剂将发笑部分洗净,待表面干后,重新刷涂一遍涂料。 1、问题现象:涂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仍未干,不硬化

2、问题原因:(1)被涂面含有水分;(2)固化剂加入量太少或忘记加固化剂;(3)使用含水、含醇高的稀释剂;(4)温度过低,湿度太大,未达干燥条件; (5)一次涂膜过厚,或层间间隔时间短。

3、解决对策:(1)待水分完全干后再喷涂;(2)按比例加固化剂调漆;(3)使用厂家提供的配套稀释剂; (4)在正常室温内喷涂; (5)两次或多次施工,延长层与层之间施工时间,涂面若无法干燥,则应将涂层铲去或用布沾丙酮清洗掉。 1、问题现象:涂膜成雾状不能获得预期的光泽

2、问题原因:(1)被涂物面粗糙多孔,吸油量大; (2)稀释剂加入量太多,油漆喷涂量太少; (3)排气不良,喷涂漆雾落在已喷好的膜面上; (4)选用沸点低的稀释剂,挥发干燥过快; (5)抛光的涂装,未充分干燥即打磨抛光,或抛光蜡太粗; (6)施工环境太高,湿度太大,溶剂挥发太快,漆膜白化; (7)打磨粗糙,或选用粗砂纸打磨,有沙眼;(8)被涂物表面附着灰尘,漆粉末清除; (9)油漆加入固化剂后放置时间太长。

3、解决对策:(1)选择好板材,或先刷1-2遍底得宝(封闭漆)封闭木眼,刮腻子填补缝隙,并打磨平整; (2)控制适当的涂料粘度,以正确的方法喷涂适量漆液; (3)保持良好的排气; (4)选用厂家提供的配套稀释剂,或添加挥发慢的溶剂; (5)待漆膜完全干燥后才可进行抛光,并选择蜡的细度; (6)要有良好的涂装作业温湿度,要适当加入防白水等慢干溶剂; (7)选用较细的砂纸认真仔细打磨好; (8)清理干净被涂物面; (9)调好油漆后应尽快在4小时内施工完。 1、问题现象:在被涂面上或线角的凹槽处,涂料产生流淌。形成漆膜厚薄不均,严重者如漆幕下垂,轻者如串珠泪痕。

2、问题原因:(1)稀释剂过量,使粘度低于正常施工要求,漆料不能附在物体表面下坠流淌。 (2)施工场所温度太低,涂料干燥速度过慢,而且在成膜中流动性又较大。 (3)选用的漆刷太大、毛太长、太软或刷油时蘸油太多,刷漆太多,使漆面厚薄不一,较厚处就要流淌。 (4)刷涂面凸凹不平或物体的棱角、转角、线角的凹槽处,容易造成刷涂不均、厚薄不一,较厚处就要流淌。 (5)被刷涂表面不洁,有油、水等污物,刷涂后不能很好地附着而流淌。

3、解决对策:(1)选用优良的油漆材料和适量的稀释剂。 (2)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 (3)选用的漆刷、刷毛要有弹性,根粗而梢细,鬃厚而口齐。油刷蘸油应少蘸勤蘸。 (4)在施工中应尽量使基层平整,磨去棱角。在线角、棱角处要用油刷轻轻按一下,将多余的油漆蘸起刷开,以免漆膜过厚而流淌。 (5)应选择涂料的配套稀释剂。 (6)彻底清理干净被涂表面的磨屑、油、水等杂物。 (7)当漆膜未完全干燥,再刷一遍。如漆膜已完全干燥,对于轻微的流坠,可用砂纸磨平,对于大面积流坠,采用水磨,效果比较好,但只能手工操作。 1、问题现象:在漆膜上留有刷毛痕迹,干后出现一丝丝高低不平的刷纹,使漆膜厚薄不均。

2、问题原因:(1)涂料的粘度过高、稀释剂的挥发速度过快。 (2)在木制品刷涂中,没有顺木纹方向平行操作。 (3)选用的油刷过小或刷毛过硬或油刷保管不善使刷毛不齐或干硬。 (4)被涂表面对涂料的吸收能力过强,刷涂困难。

3、解决对策:(1)调整涂料的施工粘度,选用配套的稀释剂。 (2)刷涂施工时,应先顺木纹方向进行头遍涂料的刷涂。 (3)要选用较软的油刷,理油动作要轻巧。油刷用后,应用稀释剂洗净并妥善保管,刷毛不齐的油刷应尽量不用。 (4)用封闭底漆对基材进行封闭,然后再刷涂底漆和面漆。 (5)刷涂所选用的涂料应具有较好的流平性,选用合适挥发速度的稀释剂。 (6)发现有刷纹时,应用水砂纸轻轻打磨平整,并用干净的碎布清理灰尘,然后再刷涂一遍涂料。 1、问题现象:涂膜表面不光滑,呈现凹凸的状态如桔子皮样。

2、问题原因:(1)油漆太稠,稀释剂太少; (2)喷涂压力过大或距离太近,喷涂漆量少,距离远; (3)施工场所温度太高,干燥过快,漆不能充分流平; (4)作业环境风速过大; (5)使用低沸点稀释剂,漆雾抵达涂面时,溶剂即挥发; (6)加入固化剂后,放置时间过长才施工。

3、解决对策:(1)注意油漆配比,注意合理调漆; (2)充分熟练喷枪使用方法; (3)改善施工场所条件; (4)防止在强风处涂装; (5)使用适当的稀释剂调漆; (6)加入固化剂调漆后尽快用完。(7)增加适量氧化锌可以消除此现象。 1、问题现象:漆膜表面出现深浅大小各不相同的裂纹,如从裂纹处能见到下层表面,则称为开裂;如漆膜呈现龟背花纹样的细小裂纹,则称为龟裂。

2、问题原因:(1)底漆与面漆不配套,涂膜受外界影响(机械作用,温度变化等)而产生收缩应力,引起漆膜龟裂或开裂。 (2)底漆未干透即涂覆(喷、刷、辊涂)面漆,或第一层面漆过厚,未经干透又涂第二层面漆,使两层漆内外伸缩不一致。 (3)室内用漆用于室外或金属表面底漆用于木材。 (4)木质底材含有松脂未经清除和处理,日久会渗出漆膜,造成局部龟裂。 (5)木材含水率太高,日久发生变形引起开裂; (6)固化剂加入过多,或者使用错误的固化剂; (7)施工过厚; (8)施工环境恶劣,温差大、湿度大,漆膜受冷热而伸缩,引起龟裂。

3、解决对策:(1)底漆与面漆应配套,底漆与基材要配套。 (2)底层干透后再涂装下道漆,面漆第一层宜稀宜薄,干后再涂第二层。 (3)选用合适的涂料品种,尤其是室外用漆,要选择耐候性好的涂料。 (4)要将木质底材的松脂铲除,用酒清揩干净,并用封闭底漆作封闭处理。 (5)按指定的配比施工; (6)不要厚涂,总厚度不要超过150μm。 (7)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施工,涂装前充分搅拌油漆。 (8)木材含水率控制在12%以下。 1、问题现象:由于漆膜层间附着、结合不良,会产生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等病态现象。 起皮

2、问题原因:(1)底、面漆不配套,造成层间附着力欠佳。 (2)物面不洁,沾有油污、水份或其它污物。 (3)物面处理不当。如木材表面未经打磨就嵌刮腻子或上漆,使面漆的油分被其吸收而造成脱落,木材表面未经有效的封闭。 (4)底层未干透即涂面漆,日久因底层面层收缩率不一致而开裂,从而影响层间附着力。底漆太坚硬或底漆很光滑,未经打磨就直接涂装面漆。 (5)施工温度过低。

3、解决对策:(1)选择配套的底漆、面漆。 (2)基材表面处理时要把油污、水分或其它污物彻底清除。 (3)基材要经过打磨、修整再嵌刮腻子。底漆须干透后并经打磨,方可涂覆(刷、辊、或喷)面漆,以增加层间附着力。 1、问题现象:涂料涂饰在物体表面上,涂膜中颗粒较多,颗粒形同痱子般的凸起物,手感粗糙、不光滑。

2、问题原因:(1)使漆膜干燥后表面粗糙。(3)施工环境不洁,有灰尘、砂粒落于涂料中,或油刷等刷涂工具粘有杂物。(4)基层处理不合要求,打磨不光滑,灰尘、砂粒未清除干净。

3、解决对策:(1)调配好的涂料在刷涂前,必须经过滤布过滤,以除去杂物。 (2)漆油调配好后,应静置15-20分钟,待气泡散开后再使用。 (3)刮风天气或尘土飞扬的场所不宜进行施工,刚刷涂完的油漆要防尘土污染。 (4)基层不平处理应用腻子填平,再用砂纸打磨光滑,擦去粉尘后再刷涂涂料。 (5)涂膜表面已产生粗糙现象。 1、问题现象:油漆刷涂或喷涂经过干燥后,用手摸轻摸会掉燃料。

2、问题原因:(1)产生这个问题多半是双组份油漆,其中组份二固化剂加入偏少。 (2)油漆在开桶后一直没有充分搅拌,经过好多次使用。油漆中的油脂部分已经用的差不多了,而留下更多的基体。 (3)油漆固化剂已经失效。 (4)喷涂稀释剂加入过多,冲淡了固化剂作用。

3、解决对策:(1)用量杯、刻度尺测量比例。 (2)刷涂施工时,应彻底搅拌基体,把树脂和油脂充分搅匀。在一次使用不完,剩余的基料和固化剂要盖严桶盖,防止空气流通。 (3)固化剂需要在规定的温度保存,并定期复查。 (4)正确选择稀释剂,严禁喷涂高温后的零件。 1、问题现象:漆膜表面出现鳞片状脱落。这些脱落的漆片易碎,其边缘呈上卷状脱离基底表面。机械面漆层与其下层表面失去结合力。

2、问题原因: a)下层表面受到蜡、油脂、硅酮、油、脱模剂、水、铁锈或肥皂水等的污染。b)在钢或铝基底表面未使用金属表面处理剂,或者所使用的金属处理剂型号不对。c)基底表面结合力不够。d)喷漆时,基底表面温度太高或太低。e)喷涂底漆的方法不当,底漆未充分干燥。f)油漆的黏度不适当,所使用的稀料型号不对或质量太差,压缩空气的压力太高。g)漆膜太厚。h)相邻两层漆膜之间存在内应力。

3、解决对策: a)要保证认真地清洗准备喷涂的基底表面,并用干净布将表面揩干。b)在钢或铝基底表面一定要使用正确的金属的表面处理剂,基底表面处理好30分钟内开始喷漆,以防基底表面生锈。c)喷涂前,要对基底表面进行打磨处理,并且要注意将所有磨硝全部清除干净。d)喷涂和干燥过程中,要保证底漆充分固化后才可继续喷涂面漆。

施工中常见油漆的质量问题有哪些

油漆是装修时经常要用到的产品,而且使用时需要注意一定步骤,不然就可能会出现问题。那么,施工中常见油漆的质量问题有哪些呢?主要包括流挂、粗糙、咬底、起泡这四种问题。

一、流挂

第一个常见油漆的质量问题就是流挂。具体表现是凝固后漆膜表面上存在部分漆液向下流淌的痕迹,非常的不美观。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油漆在涂刷前没有充分地得到搅拌,导致整个漆面内部的稀释剂不均匀,无法同时完成凝固,从而造成一些未凝固的漆液流了下来;另一方面是作业人员的操作不够熟练,一次涂刷的量过大,导致一时间无法全部凝固。

二、粗糙

第二个常见油漆的质量问题就是粗糙。具体表现是漆膜表面不光滑,出现很多细小的颗粒和毛刺等。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油漆在生产时或者使用之前,混入了泥沙等一些杂质造成的,另一方面就是在涂刷完成后,漆面还未干燥之前,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导致的。

三、咬底

第三个常见油漆的质量问题就是咬底。具体表现是在涂刷面漆后底漆脱离基面出现鼓起的情况。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等待底漆完全干燥凝固后就开始涂刷面漆,另一方面可能是底漆和面漆不太匹配,面漆中含有一些成分将底漆溶解掉,从而出现咬底的情况。

四、气泡

第四个常见油漆的质量问题就是起泡。具体表现是凝固了的漆膜表面和内部出现很多细小的气泡。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可能是一次涂刷的量过多,漆膜内部稀释剂无法完全挥发而形成的,也有可能是在太阳等温度过高的环境下暴晒导致的。

虽然施工中常见油漆的质量问题很多,但只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是能够提前避免油漆的质量问题的。

油漆小知识 油漆问题如何解决

很多业主会慢慢发现房子的墙壁开始暴露出一些质量问题。 这种现象会影响他们自己的家庭环境 因此,当新房改造时,标准建筑是家居装修的重中之重。 主人的工艺尤为重要。 。 今天我们将讨论如果油漆墙有以下现象如何解决问题。

1,油漆剥落

可能是因为表面太光滑了。 如果原始涂料是涂漆或粉末状(使用未经处理的糊状涂料),则新涂料不会粘附在表面上。 或者它可能是木材腐烂或金属锈斑,但也会因涂料质量差而剥落。

将一小块油漆剥落,先用细砂纸打磨,然后放上腻子,刷底漆,然后重新涂上。 必须刮掉大面积的剥皮并重新涂漆。

2,油漆发泡

首先,气泡破裂,如果有水,则表示油漆层下面或太阳后面有水分渗透。 在阳光普照之后,水蒸发成蒸汽,这将使漆皮顶部。 形成泡沫。 此时,热空气喷枪用于去除泡沫涂料,木材自然干燥,然后涂上底漆,最后重新粉刷整个修复表面。

如果气泡中没有水,它可能会在木纹中破裂,里面有少量空气,太阳膨胀,空气膨胀,漆皮凸起。 面对这种情况,先刮掉发泡漆皮,然后用树脂填料填充裂缝,重新涂漆,或者不要使用填料,刮去油漆剥离后,直接涂上微孔涂料。

3,裂缝出现

这种情况大多是用化学除漆剂或热风喷枪去除,然后重新粉刷。

如果断裂范围不大,可以用砂纸或干湿砂纸浸泡水,研磨破碎的油漆,表面平滑后,放在腻子上,刷底漆,重新涂上。

4,油漆流氓

油漆一旦拉得太厚,就会造成流氓。 如果油漆尚未干燥,请用刷子刷。 如果油漆已经开始干燥,请等待它干燥。 用细砂纸擦拭表面,清洁表面,然后用湿布擦拭,然后重新涂抹。 外层涂料,注意不要刷太厚。

5,污渍

涂料表面有污渍的原因很多。 例如,乳胶漆中的水溶解了墙壁上的材料并使漆面生锈。 用钢丝棉擦拭的墙面会产生锈斑,墙上的暗管会泄漏并出现污渍。 为防止污渍,首先使用含铝粉的底漆。 如果出现污渍,请从污渍中除去乳胶漆,刷上含有铝粉的底漆,然后重新涂漆。

6,发霉的变色

这个问题主要发生在湿漆表面,例如玻璃或金属表面上的水蒸气凝结,经常产生褐色黑色污渍。 此时,杀真菌剂可用于根据说明书的说明处理发霉部件。 模具被杀死后,表面被清洁然后重新粉刷。

7,失去光泽

原因是未涂底漆,或底漆和内层涂料未干燥,直接涂上清漆。 结果,清漆被木材吸收并失去光泽。 清漆质量差也是一个原因。

使用干湿砂纸擦掉旧漆,擦掉抛光的灰尘,用干净的湿布擦拭表面,然后再擦干,然后重新涂漆。

重要的是要注意,在非常低温的环境下进行涂漆也可能在漆膜干燥后导致光泽度下降。

8,漆膜起皱

通常是第一次油漆不干燥,也就是第二次。 此时,底涂层中的溶剂影响上漆膜并使其起皱。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化学除汞或加热去除褶皱的漆膜以重新涂漆。 请记住,您必须等到第一次油漆干燥后再进行第二次。

9,漆面粗糙

新涂漆的表面粗糙,通常使用的漆刷不干净或被周围环境污染。 也可以将涂料与漆皮混合,漆皮在使用前没有沉淀和过滤,或者涂料在不干燥时是灰尘的。

为了防止出现上述问题,必须使用干净的油漆刷和油漆桶。 在使用旧油漆之前,务必使用油漆纸或清洁尼龙袜过滤。 此外,当油漆不干燥时,涂漆表面应盖上盖子或纸板,以防止灰尘。

如果油漆表面粗糙,在干燥后,用干燥和湿润的砂纸将其擦拭,擦去,然后再次涂漆。 要特别注意油漆刷必须清洁。

10,涂漆木材

表面上出现的黑点可能是涂漆前没有密封,阳光暴露后,结被加热,树脂从结中渗出。 此时,可以用刮刀刮掉油漆,然后用细砂纸打磨成木结。 结用密封漆密封,然后在干燥后重新涂漆。

11,油漆不干

室内通风不好或温度过低,油漆会慢慢干燥。 可以打开所有门窗以促进通风,或者在内部放置加热器以增加室温。

如果问题仍未解决,涂漆表面可能会油腻。 这可以通过化学涂料去除剂或除热,彻底摩擦表面然后重新涂漆来完成。

12,油漆表面粘到虫子

当油漆不干燥时尽量去除虫子,然后用刷子轻轻地在表面涂抹少许油。 如果涂料开始变干,请等待漆膜完全硬化,然后擦掉漆膜,使表面不会弄脏。

以上12项是涂料经常遇到的问题。 您可以参考这些方法来解决装饰工作中的油漆使用问题。 我希望上面的介绍会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油漆施工过程常见问题有哪些

油漆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很多,以下是油漆部分施工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

问题现象:由于漆膜层间附着、结合不良,会产生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等病态现象,塑料及金属等材质表面涂装中比较常见。

解决方案:在塑料及金属底材与油漆涂层之间喷涂炅盛处理剂的附着力促进剂,提升底材与油漆之间的附着力解决掉漆问题。

二:针孔

问题现象:在漆膜表面出现的一种凹陷透底的针尖细孔现象。这种针尖状小孔就像针刺小孔,孔径在100微米左右。(如右图所示)

问题原因:

1.板材表面处理不好,多木毛、木刺,填充困难;

2.底层未完全干透,就施工第二遍。

3.配好的油漆没有静置一段时间,油漆粘度高,气泡没有消除。

4.一次性施工过厚。

5.固化剂、稀释剂配套错误;

6.固化剂加入量过多。

7.环境温度湿度高;

8.木材含水率高。

解决对策:

1.板材白坯要打磨平整,然后用底得宝封闭;

2.多次施工时,重涂时间要间隔充分,待下层充分干燥后再施工第二遍;

3.配好的油漆要静置一段时间,让气泡完全消除后再施工;

4.油漆的粘度要适合,不要太稠;

5.一次性施工不要太厚,做到"薄刷多遍",一般单层厚度不要超过20μm。

6.使用指定的固化剂和稀释剂,按指定的配比施工。

7.不要在温度和湿度高的时候施工。

8.施工前木材要干燥至一定含水率,一般为10-12%。

三:起泡

问题现象:漆膜干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突起圆形泡,也叫鼓泡。起泡产生于被涂表面与漆膜之间,或两层漆膜之间。

问题原因:

1.基材处理不合要求,如木材含水率较高,或未将松脂、木材本身含有的芳香油清除掉,当其自然挥发时导致起泡。

2.油性或水性腻子未完全干燥或底层涂料未干时就涂

起泡

1.木材的接合处及孔眼没有填实,有空隙口孔眼等。

2.油漆粘度过高。

3.油漆配比不恰当。

4.刷涂时来回拖动刷子,产生的气泡没有消除。

5.底材表面附有油污、灰尘、水泡等,这些不洁物周围沾有水份。

6.压缩机、空气管中有水份,或者有水份溅到施工表面上。

7.大部分与针孔原因一样。

解决对策:

1.木材应干燥至合适的含水率,除去木材中芳香油或松脂。

2.应在腻子、底层涂料充分干燥后,再刷面层涂料。

3.应将木材接合处的空隙和木材孔眼用腻子填实,并打磨平整后再刷涂油漆。

4.最好用干净的碎布清理基材表面的杂物,不要用手触摸,清理干净后的被涂表面,即可上涂料。

5.油漆的施工粘度要合适。

6.刷涂时不要来回拖动,先横理,后竖理,最后顺木纹方向理直。

7.定期排出压缩机中水份,加装油水分离器。

四:发白

问题现象:涂膜含有水份或其它液体,涂膜颜色比原来较淡白,涂膜呈现白雾状。

问题原因:

1.板材含水率过高,日久水份挥发积留于漆膜中导致发白;

2.环境湿度过高;

3.施工表面、容器、油漆中混有水分;

4.稀释剂挥发太快;

5.底层漆膜中含有的水分没有清除干净;

6.对于黑胡桃木等深色板材使用透明性较差的油漆,因为透明性问题发白;

7.油漆施工过厚;

8.固化剂配套错误,与油漆不相容而发白;

解决对策:

1.板材施工前要经过干燥处理,控制板材含水率在12%以下;

2.对于深色板材要选用透明性较好的油漆施工;

3.油漆施工不要一次性厚涂;

4.不要在湿度高时施工,如必须可加入适当慢干水;

5.施工表面要清洁干净,不要沾上水分;

6.涂料、容器中不要混入水分;

7.使用指定的稀释剂和固化剂;

8.底层涂膜的水要晾干,特别是用水磨时。

五:咬底

问题现象:咬底,是指上层涂料中的溶剂把底层漆膜软化、溶胀,导致底层漆膜的附着力变差,而引发的起皮、揭底现象。

问题原因:

1.底漆未完全干燥就涂面漆,面漆中的溶剂极易将底漆溶解软化,引起咬底。

2.刷涂面漆时操作不迅速,反复刷涂次数过多则产生咬底现象。

3.对于油脂性漆膜以及干性油改性的一些合成树脂漆膜未经高度氧化和聚合成膜之前,一旦与强溶剂相遇,底漆漆膜就会被侵蚀。如底漆用酚醛漆,面漆使用硝基漆,则硝基漆中的溶剂就会把油性酚醛漆咬起,并与原附着基层分开。

4.前一道涂层固化剂用量不够,交联不充分;

5.前后两遍涂层不配套。

解决对策:

1.应待底层涂料完全干透后,再刷涂面层涂料。

2.刷涂溶剂性的涂料时,要技术熟练、操作准确、迅速,防止反复刷涂。

3.底层涂料和面层涂料应配套使用。

4.对于严重的咬底现象,需将涂层全部铲除干净,待基层干燥后再选用同一品种的涂料进行刷涂。

六:颗粒

问题现象:涂膜表面附着灰尘、飞絮、异物等。

问题原因:

1.有灰尘、砂粒等杂物混入涂料中。

2.调配漆料时,产生的气泡在漆液内未经散尽即施工,尤其在寒冷天气容易出现气泡散不开的现象,使漆膜干燥后表面变粗糙。

3.施工环境不洁,有灰尘、砂粒飘落于涂料中,或油刷等刷涂工具粘有杂物。

4.基层处理不合要求,打磨不光滑,灰尘、砂粒未清除干净。

5.稀释剂使用不当,溶解力差,不能完全溶解涂料,引起颗粒。

6.固化剂使用不当,与油漆不相容,引起颗粒。

解决对策:

1.调配好的涂料在刷涂前,必须经过滤布过滤,以除去杂物。

2.漆油调配好后,应静置10-20分钟,待气泡散开后再使用。

3.刮风天气或尘土飞扬的场所不宜进行施工,刚刷涂完的油漆要防尘土污染。

4.基层不平处应用腻子填平,再用砂纸打磨光滑,擦去粉尘后再刷涂涂料。

5.使用配套的稀释剂和固化剂。

6.涂膜表面已产生粗糙现象,可用砂纸打磨光滑,然后再刷一遍面漆。对于高级装修,可用砂纸或砂蜡打磨平整,最后打上光蜡、抛光、抛亮。

七:不干或慢干

问题现象:涂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仍未干,不硬化

问题原因:

1.被涂面含有水分;

2.固化剂加入量太少或忘记加固化剂;

3.使用含水、含醇高的稀释剂;

4.温度过低,湿度太大,未达干燥条件;

5.一次涂膜过厚,或层间间隔时间短。

解决对策:

1.待水分完全干后再喷涂;

2.按比例加固化剂调漆;

3.使用厂家提供的配套稀释剂;

4.在正常室温内喷涂;

5.两次或多次施工,延长层与层之间施工时间,涂面若无法干燥,则应将涂层铲去或用布沾丙酮清洗掉。

八:流挂

问题现象:在被涂面上或线角的凹槽处,涂料产生流淌。形成漆膜厚薄不均,严重者如漆幕下垂,轻者如串珠泪痕。

问题原因:

1.稀释剂过量,使粘度低于正常施工要求,漆料不能附在物体表面下坠流淌。

2.施工场所温度太低,涂料干燥速度过慢,而且在成膜中流动性又较大。

3.选用的漆 

  九:桔皮

问题现象:涂膜表面不光滑,呈现凹凸的状态如桔子皮样。

问题原因:

1.油漆太稠,稀释剂太少;

2.喷涂压力过大或距离太近,喷涂漆量少,距离远;

3.施工场所温度太高,干燥过快,漆不能充分流平;

4.作业环境风速过大;

5.使用低沸点稀释剂,漆雾抵达涂面时,溶剂即挥发;

6.加入固化剂后,放置时间过长才施工。

解决对策:

1.注意油漆配比,注意合理调漆;

2.充分熟练喷枪使用方法;

3.改善施工场所条件;

4.防止在强风处涂装;

5.使用适当的稀释剂调漆;

6.加入固化剂调漆后尽快用完。

7.增加适量氧化锌可以消除此现象。

  十:开裂

问题现象:漆膜表面出现深浅大小各不相同的裂纹,如从裂纹处能见到下层表面,则称为"开裂";如漆膜呈现龟背花纹样的细小裂纹,则称为"龟裂"。

问题原因:

1.底漆与面漆不配套,涂膜受外界影响(机械作用,温度变化等)而产生收缩应力,引起漆膜龟裂或开裂。

2.底漆未干透即涂覆(喷、刷、辊涂)面漆,或第一层面漆过厚,未经干透又涂第二层面漆,使两层漆内外伸缩不一致。

3.室内用漆用于室外或金属表面底漆用于木材。

4.木质底材含有松脂未经清除和处理,日久会渗出漆膜,造成局部龟裂。

5.木材含水率太高,日久发生变形引起开裂;

6.固化剂加入过多,或者使用错误的固化剂;

7.施工过厚;

8.施工环境恶劣,温差大、湿度大,漆膜受冷热而伸缩,引起龟裂。

解决对策:

1.底漆与面漆应配套,底漆与基材要配套。

2.底层干透后再涂装下道漆,面漆第一层宜稀宜薄,干后再涂第二层。

3.选用合适的涂料品种,尤其是室外用漆,要选择耐候性好的涂料。

4.要将木质底材的松脂铲除,用酒清揩干净,并用封闭底漆作封闭处理。

5.按指定的配比施工;

6.不要厚涂,总厚度不要超过150μm。

7.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施工,涂装前充分搅拌油漆。

8.木材含水率控制在12%以下。

关于油漆问题和油漆问题描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